查古籍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肉,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肉先死也。甲笃乙死。(《内经》。)
病患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发痈;微黑者,有热;青者,有寒;白者不治。(凡急痛暴厥,人中青者,为血实,宜决之。《脉经》。)
凡中风,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
按∶人中内应脾胃,下应膀胱子户。凡人胃中与前阴,病湿热腐烂,或瘀血凝积作痛者,往往人中见赤颗小粟疮,或常见黑斑,如烟煤晦暗者,知其气络有相应也。
下痢,脐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死。(按∶此寒中于命门,而胞中之血死也。丹溪。)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肉,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肉先死也。甲笃乙死。(《内经》。)
病患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发痈;微黑者,有热;青者,有寒;白者不治。(凡急痛暴厥,人中青者,为血实,宜决之。《脉经》。)
凡中风,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
按∶人中内应脾胃,下应膀胱子户。凡人胃中与前阴,病湿热腐烂,或瘀血凝积作痛者,往往人中见赤颗小粟疮,或常见黑斑,如烟煤晦暗者,知其气络有相应也。
下痢,脐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死。(按∶此寒中于命门,而胞中之血死也。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