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易读》 白豆蔻五十八

    作者: 汪讱庵

    去皮炒用。

    辛,温,无毒,性浮。入手太阴。行气温胃,消食解酒,止呕宽膨,补肺益脾。治噎膈而除寒疟,疗反胃而收脱气。退白睛之翳膜,除红筋于目 。

    大实者名紫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今广州亦有之,不及番舶来者佳。

    脾虚反胃,同拣砂、公丁、陈皮各米炒焦,姜汁丸服。(验方第一。)

    小儿虚寒吐乳,同拣砂、甘草、炙草为末,撒口中。(第二。)

    食即欲吐,酒末服或嚼服。(第三。)

    恶心,嚼服。(第四。)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