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五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壮热,此热也。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吐乳不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
六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温似热,脏腑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泻黄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
七月七日以后,吐泻,身温凉,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闷乱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唇白多哕,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
八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冷无阳也。不能食乳,干哕,泻青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也。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五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壮热,此热也。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吐乳不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
六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温似热,脏腑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泻黄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
七月七日以后,吐泻,身温凉,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闷乱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唇白多哕,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
八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冷无阳也。不能食乳,干哕,泻青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