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推拿广意》 五视法

    作者: 熊应雄

    凡视小儿神气脉色有五.一视两目.二听声者.三视囟门.四视形貌.五视毛发.但此五者.虽不能全.若得两目精神.声音响亮.十可保其六七耳.

    一视两目.夫两目乃五脏精华所聚.一身精气所萃.若睛珠黑光满轮.精神明快.儿必长寿.虽然加病.亦易痊愈.若白珠多.黑珠昏朦.睛珠或黄或小.精神昏懒.此父母先天之气薄弱.禀受既亏.儿多灾患也.

    二听声音.凡小儿声音大而响亮.乃五脏六腑气血充盈.儿必易长成人.如生来不曾大声啼哭.此必有一脏阴窍之未通.神气之未足.或声如啾唧咿唔之状.此儿不寿必矣.

    三视囟门.盖儿前囟门乃禀母血而充.后囟门乃受父精而实.若前后囟门充实.其儿必寿.如父之精气不足.耽嗜酒色.令儿后囟空虚不实.如母之原禀不足.血弱病多.令儿前囟虚软不坚.多生疾病.如父母气血俱不足.其儿必夭.若此.则其父母亦不能保其天年耳.前囟即道家所谓泥丸宫.后囟即脑后顶门中.名曰百会.前后囟门俱不合.名曰解颅.

    四视形貌.凡儿口大鼻端.眉清目秀.五岳相朝.部位相等.此乃福寿之基.一生无疾.如口小鼻 .眉心促皱.皮肤涩滞.虽无病而终夭.设或不夭.而终贫贱也.

    五视毛发.夫毛发受母血而成.故名血余也.母血充实.儿发则色黑而光润.母血虚弱.或胎漏败堕.或纵酒多淫.儿发必黄稿焦枯.或生疳痍之患.寿亦不长之兆也.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