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是书原本吴鞠通温病条辨.参以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效秘传.薛生白温热赘言.及叶薛缪三家医案.王孟英五种章雅堂医撮诸书.略短取长删繁就简.书中但言见何证宜用何方.以期明白易晓.而于古人因证立方之奥旨.未能一一详着.如有好学深思之士.取诸原书.参观互证.则知是编一方一论.悉皆酌古准今.丝丝入扣矣.
·黄坤载陈修园两家医书.近世颇有好之者.按两君学问渊雅.于伤寒金匮不无发明.惟泥古太过喜为大言高论.其于温病治法仍袭伤寒论及防风通圣散诸方.用之每多偾事.切勿轻信其言.致为所误.
·新安吕心斋采取陈三锡二分晰义.杨栗山寒温条辨.成温疫条辨摘要一卷.医者以其简便往往奉为枕秘其书所列升降散神化散等方.实不能尽美尽善.与是编所本之吴氏温病条辨书名相似而精粗迥别.幸勿误认.
·吴又可以达原饮治温.吴鞠通陈修园皆斥其非.章雅堂则谓温病中确有一种邪踞募原之证.投以又可达原饮立效.但其余诸方.不如鞠之精细耳.今根据章说补列达原饮证治.聊备一格.然必细审病情舌色.确系邪在募原者.方可用之.未可一概滥投也.
·吴鞠通书附有秋燥寒湿二门原因温病连类而及.此书意取简明.但载温病.他不赘叙者阅.苟欲博考则自有鞠通原书在.
·鞠通书所载诸方.皆按古方分两.总煎分服.初学不免眩惑.今照时行分剂.量加改定.间有一二必须总煎者.仍从其旧一治温诸法.除于两卷分列外.复择其切要者.总述要略十八则.附诸卷末.以为全书之殿.
·凡书中双行细注.俱系紧要节目.及大有关系之戒律.务宜潜心细玩.慎勿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