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证本应下,耽搁失治,或为缓药羁迟,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独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筋惕肉 ,肢体热一毫未除,元神将脱,补之则邪毒愈甚,攻之则几微之气不胜其攻,攻不可,补不可,补泻不及,两无生理。不得已勉用陶氏黄龙汤。此证下亦死,不下亦死,与其坐以待毙,莫如含药而亡,或有回生于万一者。
黄龙汤
大黄 浓朴 枳实 芒硝 人参 地黄 当归
照常煎服。
按∶前证实为庸医耽搁,及今投剂,补泻不及。然大虚不补,虚何由以回;大实不泻,邪何由以去?勉用参、地以回虚,承气以逐实,此补泻兼施之法也。或遇此证,纯用承气,下证稍减,神思稍苏,续得肢体振战,怔忡惊悸,心内如人将捕之状,四肢反厥,眩晕郁冒,项背强直,并前循衣摸床撮空等证,此皆大虚之候,将危之证也,急用人参养营汤。虚候少退,速可摒去。盖伤寒温疫俱系客邪,为火热燥证,人参固为益元气之神品,偏于益阳,有助火固邪之弊,当此又非良品也,不得已而用之。
人参养营汤
人参(八分) 麦冬(七分) 辽五味(一钱) 地黄(五分) 归身(八分) 白芍药(一钱五分) 知母(七分) 陈皮(六分) 甘草(五分)
照常煎服。
如人方肉食而病适来,以致停积在胃,用大小承气连下,惟是臭水稀粪而已。于承气汤中但加人参一味服之,虽三四十日所停之完谷及完肉于是方下。盖承气藉人参之力鼓舞胃气,宿物始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