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疫邪留于心胸,胃口热甚,皆令呕不止,下之呕当去,今反呕者,此属胃气虚寒,少进粥饮,便欲吞酸者,宜半夏藿香汤,一服呕立止,谷食渐加。
半夏藿香汤
半夏(一钱五分) 真藿香(一钱) 干姜(炒,一钱) 白茯苓(一钱) 广陈皮(一钱) 白术(炒,一钱) 甘草(五分)
水姜煎服。有前后一证首尾两变者,有患时疫,心下胀满,口渴发热而呕,此应下之证也。
下之诸证减去六七,呕亦减半,再下之胀除热退渴止,向则数日不眠,今则少寐,呕独转甚,此疫毒去而诸证除,胃续寒而呕甚,与半夏藿香汤一剂,而呕即止。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疫邪留于心胸,胃口热甚,皆令呕不止,下之呕当去,今反呕者,此属胃气虚寒,少进粥饮,便欲吞酸者,宜半夏藿香汤,一服呕立止,谷食渐加。
半夏藿香汤
半夏(一钱五分) 真藿香(一钱) 干姜(炒,一钱) 白茯苓(一钱) 广陈皮(一钱) 白术(炒,一钱) 甘草(五分)
水姜煎服。有前后一证首尾两变者,有患时疫,心下胀满,口渴发热而呕,此应下之证也。
下之诸证减去六七,呕亦减半,再下之胀除热退渴止,向则数日不眠,今则少寐,呕独转甚,此疫毒去而诸证除,胃续寒而呕甚,与半夏藿香汤一剂,而呕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