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温热论》 论妇人温病

    再妇人病温与男子同,但多胎前产后,以及经水适来适断。大凡胎前病,古人皆以四物加减用之,谓恐邪来害妊也。如热极者,有用井底泥及蓝布浸冷覆盖腹上等,皆是护胎之意。然亦须看其邪之可解而用之。如血腻之药不灵,又当审察,不可固执,仍宜步步保护胎元,恐正损邪陷也。

    至于产后,方书谓慎用苦寒,恐伤已亡之阴也。然亦要辨其邪能从上中解者,稍从症用之,亦无妨也。

    不过勿犯下焦,且属虚体,当如虚怯人病邪而治。况产后当血气沸腾之际,最多空窦,邪必乘虚内陷,虚处受邪,为难治也。

    如经水适来适断,邪将陷于血室,少阳伤寒,言之详悉,不必多赘。但数动与正伤寒不同。仲景立小柴胡汤提出所陷热邪,参、枣以扶胃气,因冲脉隶属阳明也。此惟虚者为合治。若热邪陷入,与血相结者,当宗陶氏小柴胡汤去参、枣加生地、桃仁、楂肉、丹皮或犀角等。若本经血结自甚,必少腹满痛,轻者刺期门,重者小柴胡汤去甘药加延胡、归尾、桃仁;挟寒加肉桂心;气滞加香附、陈皮、枳壳等。然热陷血室之症,多有谵语,如狂之象,与阳明胃热相似。此种病机,最须辨别。血结者身体必重,非若阳明之轻便者。何以故耶?阴主重浊,络脉被阻,身之侧旁气痹,连及胸背,皆为阻窒。故去邪通络,正合其病。往往延久,上逆心包,胸中痹痛,即陶氏所谓血结胸也。王海藏出一桂枝红花汤加海蛤、桃仁,原欲表里上下一齐尽解之理,此方大有巧妙焉。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