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人之血气,昼夜流行,周而复始,自无停息。或因寒痰或因风湿,稽留于肌肉之中,致令痛,或兼身体发热。当未作脓时用加味二陈汤,入阳和丸同煎,数服全消。消后接服小金丹七丸杜其续发。如皮色稍变,疼痛难忍者,须用阳和汤以止其痛,消其未成脓之余地,使已成脓者不痛而溃,此乃大疽变小之法也。如患顶软已有脓,即为针之。脓多白色,贴阳和解凝膏。但此证溃后,定增毒痰流走,患生不一,故初溃五日内,仍服小金丹十丸以杜后患,接用犀黄丸,阳和汤,每日早晚轮服,使毒痰消尽收功。
孩子不能服煎剂者,初起用小金丹化服,至消乃止;既溃亦以小金丹日服,消其余硬之地,至患不疼时针之,俟其毒尽用保元汤( 、草生用。)加肉桂五分,日服收功。
孕妇患之,当问怀胎月数,如未满六个月,犀黄丸内有麝香不可服,只宜阳和汤愈之。
愈后再服三、四剂以代小金丹,杜其流走。
溃延日久,病患脾虚气滞者,先服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参、术生用。)待其饮食复常,再按前治。
阳和丸(通用六。)
阳和汤(通用五。)
加味二陈汤(通用十八。)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六君子汤(通用二十一。)
保元汤(通用二十八。)
阳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凡人之血气,昼夜流行,周而复始,自无停息。或因寒痰或因风湿,稽留于肌肉之中,致令痛,或兼身体发热。当未作脓时用加味二陈汤,入阳和丸同煎,数服全消。消后接服小金丹七丸杜其续发。如皮色稍变,疼痛难忍者,须用阳和汤以止其痛,消其未成脓之余地,使已成脓者不痛而溃,此乃大疽变小之法也。如患顶软已有脓,即为针之。脓多白色,贴阳和解凝膏。但此证溃后,定增毒痰流走,患生不一,故初溃五日内,仍服小金丹十丸以杜后患,接用犀黄丸,阳和汤,每日早晚轮服,使毒痰消尽收功。
孩子不能服煎剂者,初起用小金丹化服,至消乃止;既溃亦以小金丹日服,消其余硬之地,至患不疼时针之,俟其毒尽用保元汤( 、草生用。)加肉桂五分,日服收功。
孕妇患之,当问怀胎月数,如未满六个月,犀黄丸内有麝香不可服,只宜阳和汤愈之。
愈后再服三、四剂以代小金丹,杜其流走。
溃延日久,病患脾虚气滞者,先服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参、术生用。)待其饮食复常,再按前治。
阳和丸(通用六。)
阳和汤(通用五。)
加味二陈汤(通用十八。)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六君子汤(通用二十一。)
保元汤(通用二十八。)
阳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