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外科精义》 论时毒

    夫时毒者,为四时邪毒之气而感之于人也。其候发于鼻、面、耳、项、咽喉,赤肿无头结核有根,令人增寒发热,头痛肢体痛,甚者恍惚不宁,咽喉闭塞。人不识者,将为伤寒,便服解药,一、二日,肿气益增方悟,始召疮医。原夫此疾,古无方论,世俗通为丹瘤,病家恶言时毒,切恐传染。考之于经曰∶人身忽然变赤,状如涂丹,谓之丹毒。此风热恶毒所为,谓之丹瘤,与夫时毒特不同耳!盖时毒者,感四时不正之气,初发状如伤寒,五、七日之间乃能杀人,治之宜精辨之。先诊其脉,滑、数、浮、洪、沉、紧、弦、涩,皆其候也。

    盖浮数者,邪气在表也;深涩者,邪气深也。认是时毒瓦斯实之人,急服化毒丹以攻之,热实以五利大黄汤下之;其有表证者,解毒大黄汤以发之;或年高气软者,五香连翘汤主之。又于鼻内 通气散,取十余嚏作效;若 药不嚏者,不可治之;如嚏出脓血者,治之必愈。如左右看病之人,日日用 药嚏之,必不传染,切须忌之。其病患每日用嚏药三、五次,以泄热毒,此治时毒之良法也。经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犹宜和解之,服犀角连翘散之类;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头面肿起高赤者,可服托里散、黄 散,宜针镰砭割出血,泄其毒瓦斯,十日外不治自愈也。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乱,咽喉闭塞,语声不出,头面不肿,食不知味者,必死之候,治之无功矣。然而此疾,有阴有阳,有可汗,有可下。尝见粗工但云热毒,只有寒药,殊不知病有微甚,治有逆从,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