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外科理例》 痈疽脉一

    主表症浮数之脉。应发热不发热。反恶寒。痈疽也。

    主血实积热。肿疡洪大。则疮势进脓未成。宜下。溃脓后洪大难治。若自利不可救主热。主虚。脓未溃者宜内消。脓溃后宜托里。所谓始为热。终为虚也。

    主热。仲景曰。数脉不时见。生恶疮。又曰。肺脉俱数。则生疮。诸疮脉洪数。里欲有脓结也。

    肿溃后。烦满尚未全退。其脉洪滑粗散。难治。以正气虚。邪气实也。又曰。肢体沉重。肺脉大则毙。谓浮散也。

    主血虚。脓溃后见之。易治。

    按之实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坚实之意。瘰 结核得之。不可内消。

    久病虚人。得此最忌。疮疽得此。宜急下之。以邪气与脏腑俱实故也。

    浮弦不时见。为饮为痛。主寒主虚。弦洪相搏。外紧内热。欲发疮疽。

    主痛疮肿。得之气血沉涩。

    主气涩血虚。脓溃后得之。无妨。

    诸病脉短。难治疮肿脉短。真气短也。

    主亡阳。阳气衰也。疮肿脉来细而沉。时直者里虚欲变症也。

    主虚。真气复者生。邪气胜者危。疮肿溃后。脉微而匀。当自瘥。

    痼疾得之则善。新病得之主血气虚惫。疮肿溃后得之自痊。

    疮肿溃后。其脉涩迟缓者。皆易愈。

    水气得之则逆。疮肿得之邪气深。

    脉虚。血虚。血虚生寒。阳气不足也。疮肿得之。宜托里和气养血也。疮肿得之。补虚排脓托里。

    主气血俱虚。形精不足。大抵疮家沉迟 弱。皆宜托里。

    主热蓄于里。下之则和。疮肿脉促。亦急下之。

    诸病见之不祥。疮肿脉促结难治。况代脉乎。

    动于阳。阳虚发厥。动于阴。阴虚发热。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