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旋耳疮生耳后缝,疮延上下连耳疼,状如刀裂因湿热,穿粉散搽即成功。
【注】此证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然此疮月盈则疮盛,月亏则疮衰,随月盈亏,是以又名月蚀疮也。宜穿粉散搽之,即可成功。
旋耳疮图(图缺)
穿粉散
轻粉(研、隔纸微炒) 穿山甲(炙) 铅粉 黄丹(水飞过,各三钱)
共研极细,香油调敷。
【方歌】穿粉散敷旋耳疮,清热渗湿油调良,轻粉研细隔纸炒,穿山甲共铅粉黄。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旋耳疮生耳后缝,疮延上下连耳疼,状如刀裂因湿热,穿粉散搽即成功。
【注】此证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然此疮月盈则疮盛,月亏则疮衰,随月盈亏,是以又名月蚀疮也。宜穿粉散搽之,即可成功。
旋耳疮图(图缺)
穿粉散
轻粉(研、隔纸微炒) 穿山甲(炙) 铅粉 黄丹(水飞过,各三钱)
共研极细,香油调敷。
【方歌】穿粉散敷旋耳疮,清热渗湿油调良,轻粉研细隔纸炒,穿山甲共铅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