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外科学总论》 五、蚂蝗咬伤的防治

    蚂蝗又称水蛭,生长在水田、湖泊两岸和静止河流中,夏秋季生活特别活跃。经常在水稻田和水沟中生产劳动时被咬伤。在亚热带地区如云南、广西、广东的丛林地带,还有一种旱蚂蝗,常成群栖于树枝上和草上,野外执勤时可被咬伤,蚂蝗靠顶端的吸盘吸附在人体外露的皮肤上,同时咽部能分泌有抗凝血作用的液体,使伤口流血不止。局部可发生水肿性丘疹,中心有一瘀点,疼痛不明显,无全身症状。

    处理:野外执勤时,不要赤足,皮肤外露部位涂上清凉油,肥皂、可防止蚂蝗的吸附。一旦发现蚂蝗已吸附在皮肤上,不能强行拉扯,而应用手轻拍吸附周围的皮肤,或用醋、酒及盐水等涂擦,蚂蝗即能自行脱出。局部再涂擦碘酒或九一丹软膏防止感染。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赵学敏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刘宋、雷学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