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治痈疽最难收口者,由瘀肉夹杂,瘀脓不尽所致。庸工不识,妄用补涩之剂,勉强收口,恐他日内毒复发,更甚于日前。惟予所用海浮散堪称至宝。以此敷上,瘀肉自脱,不必用刀。新肉自生,又不藏毒,万举万当也。大法先用防风汤洗之,再上末药。洗时须避风为主。书云频将汤洗,切忌风吹是已。更有体虚不能收口者,须内服补药以助之。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凡治痈疽最难收口者,由瘀肉夹杂,瘀脓不尽所致。庸工不识,妄用补涩之剂,勉强收口,恐他日内毒复发,更甚于日前。惟予所用海浮散堪称至宝。以此敷上,瘀肉自脱,不必用刀。新肉自生,又不藏毒,万举万当也。大法先用防风汤洗之,再上末药。洗时须避风为主。书云频将汤洗,切忌风吹是已。更有体虚不能收口者,须内服补药以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