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症发时。虽盛暑亦觉畏风。痛不可忍。用荞麦粉炒热。加醋再炒。乘热敷上。
紧。勿令见风。冷则随换。日夜不断自愈。愈后鼻流黄水数日。从此断根。此治头风方。(并治寻常伤风头痛惟气虚及风火虫痛不效)又陈年黑鱼头。煎汤熏数次断根。
蝥(一个去头足翅)隔纸研细为末。筛去衣壳。将末少许。点膏药上。如患左痛贴右右痛贴左。隔足半日取下。永不再发。久贴恐起泡。又硫黄(一钱)川椒(取红色为末三分)二味拌匀。熔成小饼。左疼塞左鼻。清涕从右鼻出。右疼塞右鼻。正疼塞。清涕流尽即愈。又真蕲艾揉融为丸。时时向鼻嗅之。以黄水出尽为度。又凤尾融。加麝香(一分)拌匀。敷囟门上甚效。又天时阴雨即发。用桂心末(一两)酒调涂额上。又决明子(三钱)研末。水调贴太阳穴。甚妙。又木槿子烧烟熏患处。又本辛(各五分)白芷(一钱)辛夷(八分)共研细末。用纸条四条卷实。将火点着。以烟熏鼻。
日熏二次。即效。又谷精草(一两为末)白面糊调又谷精草(末)铜绿(各一钱)硝石(五厘)随左右搐鼻。又川芎(五钱)晚蚕砂(二两)僵蚕(如患者年岁之数)水五碗。就砂锅中。以浓纸糊满。中开钱大一孔。取药气熏蒸痛处。每日一次。虽年久者。三五次。永不再发。又生牛蒡子梗叶。(无梗叶用根)取自然汁两碗。陈酒一碗。食盐八分。共熬成膏。涂之。须极力搽热。乃效。凡头风抽掣作痛者。用此必愈。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此症发时。虽盛暑亦觉畏风。痛不可忍。用荞麦粉炒热。加醋再炒。乘热敷上。
紧。勿令见风。冷则随换。日夜不断自愈。愈后鼻流黄水数日。从此断根。此治头风方。(并治寻常伤风头痛惟气虚及风火虫痛不效)又陈年黑鱼头。煎汤熏数次断根。
蝥(一个去头足翅)隔纸研细为末。筛去衣壳。将末少许。点膏药上。如患左痛贴右右痛贴左。隔足半日取下。永不再发。久贴恐起泡。又硫黄(一钱)川椒(取红色为末三分)二味拌匀。熔成小饼。左疼塞左鼻。清涕从右鼻出。右疼塞右鼻。正疼塞。清涕流尽即愈。又真蕲艾揉融为丸。时时向鼻嗅之。以黄水出尽为度。又凤尾融。加麝香(一分)拌匀。敷囟门上甚效。又天时阴雨即发。用桂心末(一两)酒调涂额上。又决明子(三钱)研末。水调贴太阳穴。甚妙。又木槿子烧烟熏患处。又本辛(各五分)白芷(一钱)辛夷(八分)共研细末。用纸条四条卷实。将火点着。以烟熏鼻。
日熏二次。即效。又谷精草(一两为末)白面糊调又谷精草(末)铜绿(各一钱)硝石(五厘)随左右搐鼻。又川芎(五钱)晚蚕砂(二两)僵蚕(如患者年岁之数)水五碗。就砂锅中。以浓纸糊满。中开钱大一孔。取药气熏蒸痛处。每日一次。虽年久者。三五次。永不再发。又生牛蒡子梗叶。(无梗叶用根)取自然汁两碗。陈酒一碗。食盐八分。共熬成膏。涂之。须极力搽热。乃效。凡头风抽掣作痛者。用此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