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答曰∶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盈月,饮冷当风,则寒邪乘虚进袭,留于盲膜,散于腹胁,故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泄腹鸣,或下赤白,腹胁 胀,或走痛不定,急服调中汤,立愈。若医者以为积滞,取之,则祸不旋踵,谨之谨之。
调中汤
高良姜(锉,油炒) 当归(洗,去芦须,切,焙) 桂(去皮,不见火锉) 白芍药(洗,锉) 附子(炮,去皮脐) 川芎(洗。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锉)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又十八论云∶急服蒲黄黑神散,后服调中汤。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答曰∶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盈月,饮冷当风,则寒邪乘虚进袭,留于盲膜,散于腹胁,故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泄腹鸣,或下赤白,腹胁 胀,或走痛不定,急服调中汤,立愈。若医者以为积滞,取之,则祸不旋踵,谨之谨之。
调中汤
高良姜(锉,油炒) 当归(洗,去芦须,切,焙) 桂(去皮,不见火锉) 白芍药(洗,锉) 附子(炮,去皮脐) 川芎(洗。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锉)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又十八论云∶急服蒲黄黑神散,后服调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