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卫生宝鉴》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肝胆之经.前后寒热不同.逆顺互换.入求责法)

    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三焦命门补泻同)

    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逆从互换.入求实法)

    肺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

    肾膀胱.(味) 苦补咸泻(气) 寒补热泻.

    五脏更相平也.若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此之谓也.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

    荣散卫亡.神无所居.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

    气不可不温.血温气和.荣卫流行.常有天命.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