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肩疽生于两肩之上,乃肺脾积热上冲肩井。始生时,人多不识,但肩井中酸痛六、七日方现形。若不治,六、七月不得痊愈,甚至肩井燥烂而危矣。初觉时,以艾火灸之,内服海马崩毒流气饮,外用敷药,脓尽上生肌散。
十味海马崩毒饮
朱砂、雄黄、乳香、没药、白矾、穿甲、白芷、大黄、连翘、木香。
食远服。
十一味流气饮
木香、桔根、苏叶、乌药、白芷、川芎、二花、青皮、赤芍、柴胡、骨皮。
食后服。
四味敷方
白果肉、贝母、雄黄、大枣。
共捣烂,敷之。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肩疽生于两肩之上,乃肺脾积热上冲肩井。始生时,人多不识,但肩井中酸痛六、七日方现形。若不治,六、七月不得痊愈,甚至肩井燥烂而危矣。初觉时,以艾火灸之,内服海马崩毒流气饮,外用敷药,脓尽上生肌散。
十味海马崩毒饮
朱砂、雄黄、乳香、没药、白矾、穿甲、白芷、大黄、连翘、木香。
食远服。
十一味流气饮
木香、桔根、苏叶、乌药、白芷、川芎、二花、青皮、赤芍、柴胡、骨皮。
食后服。
四味敷方
白果肉、贝母、雄黄、大枣。
共捣烂,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