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寒热,心烦者;并治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便效。
柴胡(半斤) 桂枝 黄芩(各三两) 干姜 牡蛎 甘草(各二两) 花粉(四两) 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花粉芩甘牡蛎藏。邪在三阳阳气结,从枢转出易通阳。(揭出三阳经
药以
太阳余邪,干姜开阳明痞结之气,使以花粉佐牡蛎,入阴分升津液,以救三阳之热,重用柴、芩
少,(甘
加花粉。)疟发寒多微有热,(风、寒、湿痹于肌表,阳气郁伏于营血之中,故疟发寒多,或但寒无热
阴∶用柴胡和少阳之阳,即用黄芩和里;用桂枝和太阳之阳,即用牡蛎和里;用干姜和阳明之阳,即用花粉和里;使以甘草,调和阴阳,和之得其当,故一剂便效。喻嘉言《医门法律》曰∶“
着之
其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寒热,心烦者;并治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便效。
柴胡(半斤) 桂枝 黄芩(各三两) 干姜 牡蛎 甘草(各二两) 花粉(四两) 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花粉芩甘牡蛎藏。邪在三阳阳气结,从枢转出易通阳。(揭出三阳经
药以
太阳余邪,干姜开阳明痞结之气,使以花粉佐牡蛎,入阴分升津液,以救三阳之热,重用柴、芩
少,(甘
加花粉。)疟发寒多微有热,(风、寒、湿痹于肌表,阳气郁伏于营血之中,故疟发寒多,或但寒无热
阴∶用柴胡和少阳之阳,即用黄芩和里;用桂枝和太阳之阳,即用牡蛎和里;用干姜和阳明之阳,即用花粉和里;使以甘草,调和阴阳,和之得其当,故一剂便效。喻嘉言《医门法律》曰∶“
着之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