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内侍曹都使,新造一宅,迁入半月,饮酒大醉,卧地失音,不能语。召孙至,诊之曰∶因新宅故得此病耳,半月当愈。但服补心山药丸,治湿用细辛、川芎,月余全安。曹见上,问谁医。曰∶孙兆郎中。乃召孙问曰∶曹何病也?对曰∶凡新宅壁土皆湿,地亦阴多,人乍来,阴气未散,心气素虚,醉后毛窍皆开,阴湿之气,入而乘心,故不能语。臣以山药丸使心气壮盛后,以川芎、细辛去湿,所以能语也。
一人患火病声哑,医皆云不治之症。余诊右部脉洪而有力,自得咽未痛,询前所服,皆寒凉剂也。遂以天冬、麦冬、沙参、陈皮、贝母、玄参、天花粉、薄荷、桔梗、甘草、细辛(少许)、海粉、竹茹,数十剂而愈,声如故。间以蜜拌九晒陈槐花,令每睡时细嚼一片,随津液咽下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