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痰火点雪》 自汗盗汗

    作者: 龚居中

    夫汗者,心之液,非大热过劳而出者,则病也。由则非一,或冲冒风雨湿邪,熏蒸郁遏,致营卫之气不和,是以腠理开张, 然汗出,此外邪之所为,惟彻其邪,则汗自止。若内伤之汗,非营虚则卫弱也。何则?以阴乘阳分,自然汗出者曰自汗,法当调营以益卫;以阳乘阴分,睡里汗出者曰盗汗,法当滋阴以抑阳。若病久而肌脱肉消者,昼则自汗蒸蒸夜则盗汗袭袭,又属阴阳两虚也,法当气血两益之。大都自汗之脉,则必微而弱,盗汗之脉,则必细而涩,微主阳气衰,细主阴气弱。王氏之论,岂欺我乎?要之自汗盗汗,乃亡津夺液之肇端,但见是证,则当警惕以治,毋以寻常一例视也。

    圣曰∶所谓汗为心液者,以其心主是液,如脾主涎,肺主涕,肝主泪之类,非心窍之真液也。盖以水谷至清之液,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输布一身,五脏六腑,四体百骸,靡不藉营养,人所不可一日无者,犹水湿于土中,淫则浸渍,燥则干枯,燥湿相得,则滋长万物矣。而其所以为汗者,必藉阳气鼓舞乃生。譬则造酒者,然以曲谷湿罨,置之甑中,注水于釜,迫之以火,则液气升而为酒矣。造酒作汗之理,以此喻之,若符之合节,可异乎?夫汗则也,而复有自汗盗汗之异,理何致也?所谓阳虚阴必凑之,抑何别耶?以阴乘阳分,是营气不与卫气谐也。阳主动,以动中有静,故觉而汗出,乃曰自汗,法当补阳以养阴。盖补者,参、 是也。养阴者,归、地是也。阴虚阳必乘之,以阳侵阴分,是卫气不与营气和也。阴主静,以静中有动,故寐而汗出,乃曰盗汗。若盗之潜出,觉之即止,法当补阴以抑阳。盖补阴者,四物是也。抑阳者,三黄是也。若夫昼则自汗,而夜盗汗者,固为阴阳两虚,然病至于此,则医亦掣肘矣。何也?卫气者,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今也寤寐俱汗,是阳动极而阴静反动,总之阴气已败,而微阳亦自浮越矣。时将补其阳,则阴火得补而遂炽,时欲济其阴,则阳微无以生其阴,于斯时也,惟脉大虚缓不数者,则为阴未甚虚,胃气尚存,二法用之,或可冀其万一耳。藉使脉来细数无力者,则为阴败阳颓,却仓扁复起,又何施耶?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