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气微寒,味甘,阳中之阴。无毒。
《本草》云∶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后世人用治崩漏,本草不言治崩漏。
《图经》云∶膀胱、两胁气妨,常日忧愁不乐,饮食不多,皮肤瘙痒瘾疹,日渐瘦损,心忪少气。以是知益气,血中之气药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逐去凝血,是推陈也。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
《珍》云∶快气。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气微寒,味甘,阳中之阴。无毒。
《本草》云∶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后世人用治崩漏,本草不言治崩漏。
《图经》云∶膀胱、两胁气妨,常日忧愁不乐,饮食不多,皮肤瘙痒瘾疹,日渐瘦损,心忪少气。以是知益气,血中之气药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逐去凝血,是推陈也。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
《珍》云∶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