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汤头歌诀》 六和

    (汤,《局方》)藿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藿香、浓朴、砂仁、半夏、木瓜、赤茯苓、白术、人参、扁豆、甘草,加姜、枣煎,能御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故名曰六和。藿、朴、杏、砂理气化食,参、术、陈、夏补正匡脾,豆、瓜祛暑,赤茯行水。大抵以理气健脾为主,脾胃既强,则诸邪不能干矣。)或益香藿或苏叶,伤寒伤暑用须明。(伤寒加苏叶,伤暑加香藿。)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