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推拿抉微》 伤寒

    作者: 未知

    涂蔚生曰∶天地六淫之气,病患以风寒最甚而独多。治之得当,疗如反掌,治之失当,其后演成虚实厥亡等症。诚非臆及所能道者。张仲景之《伤寒论》,以风寒温为三大提纲,而以伤寒居首。盖亦以其为百病之导火线,而生死即系于此几微枢机也。然其谓伤寒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风为脉缓,发热汗出而恶风;温病为发热而渴不恶风;是其将三者之显明界限,又为划分真确者也。风温二者,余已有另条专释,兹将伤寒一症,略为节疏。以最简单之赅括,作治者之指引,夫亦曰变化之妙,存乎其人耳。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以其本寒而标阳也。盖足太阳膀胱,与手太阳小肠,合化吾人饮入之水,透出内外油膜,以为周身卫外之气。若空中寒气袭入皮毛,而卫气不能抵抗,则寒气滞于皮毛之内,而为病矣。其脉浮者,以卫气行于脉管之外,虽为寒气外束,而尚欲鼓动外出也。其头项强痛者,以三阳之气,皆上于头。今太阳卫气为寒所闭,已上者不能输出卫外,未上者不能上走头项,故发生疼痛也。其恶寒者,以太阳化生卫外之气,不能外出以护表也。其后尚有发热,背强KT KT ,逆满咳嗽等症,亦无不以太阳之受寒气,为使然也。盖太阳既化气卫外,而寒邪束于其表,其势欲出不得,欲返不能,不得不逞其温热之力,以为抵御之奋斗也。其背强KT KT 者,以寒气既入皮毛,而后入于经输,经输不能转运自如也。其逆满咳嗽者,以卫气不能外出,壅塞于肺脏膈膜也。兹举仲景治伤寒之要者二方,摘录于下,以后见症用药,全凭因时因病,以为加减更换耳。

    仲景麻黄汤

    麻黄(一钱) 桂枝(一钱) 杏仁(一钱) 炙甘草(一钱)

    涂蔚生曰∶上四味,先以水煮麻黄去上沫,后纳诸药合煮,去滓温服,覆取微汗,为仲景治伤寒之大法。如头项强痛,恶寒无汗者是也。然桂枝汤可以无麻黄,麻黄汤却不可以无桂枝。因伤风是病在肌肉一层,桂枝既直走营血,即可疗风邪之在营血也。伤寒是病在皮毛一层,较肌肉为外。麻黄力虽猛峻,可以直走卫气,然其由内达外,非从肌肉不能经过。若无桂枝以为之助,则恐其力纵猛峻,亦不能直达肌肉之营血,以达于卫气之皮毛也。

    仲景葛根汤

    葛根(一钱) 麻黄(一钱) 桂枝(一钱) 白芍(一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涂蔚生曰∶此汤之煎法服法,俱如前。即前方合桂枝汤,去杏仁而加葛根也。其所以加葛根者,因寒邪既入皮毛,而复入经输,项背强KT KT 也。于此足见仲景治病,总是叫人使用活法,不是叫人使用碍法。添一症,则添一药,去一症则去一药。有伤风之发热,恶风汗出等症,则有直入肌肉营血之桂枝汤。有伤风之发热恶风汗出而兼项背强KT KT 等症,则有直入肌肉,兼入太阳经脉之桂枝加葛根汤。有伤寒之发热恶寒身痛等症,则有直走皮毛之麻黄汤。有伤寒之发热恶寒身痛,而兼项背强KT KT 等症,则有直入皮毛,兼入太阳经脉之麻黄加葛根汤。推其喘满而加杏朴,胀满而加苓术,无不随其症之所在,以为药之增减也。学人能以举一反三,自有无数法门,又何至开卷了然,临症盲然,而胸中毫无所主者哉。再若病患体壮而感寒轻者,可用小柴胡汤,加防风荆芥葛根等味以治之。热稍甚,可去半夏,酌加苓连;寒稍甚,可酌减黄芩,亦甚稳妥。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