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或即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枇杷叶(刷去毛) 干熟地黄(去土) 天门冬(去心,焙) 枳壳(去瓤,麸炒) 山茵陈(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一服分两 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重楼玉钥》(公元 1838 年)清.郑梅涧(枢扶)撰。四卷。一、二卷论喉病的证冶方药,三、四卷论喉病的针法。
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或即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枇杷叶(刷去毛) 干熟地黄(去土) 天门冬(去心,焙) 枳壳(去瓤,麸炒) 山茵陈(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一服分两 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