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 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 饮中结,呕逆恶心,并宜服之。(出《易简方》)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紫苏叶(二两) 浓朴(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丸子,最为切当。妇人 恶阻,尤宜服之。一名浓朴半夏汤,一名大七气汤。《局方》有七气汤,用半夏五两,人参 、官桂、甘草各一两,生姜煎服,大治七气,并心腹绞痛。然药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顺气 。一方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气不升降,腹胁胀满,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红六两,甘草一 两,煎服,尤妙。好事者谓其耗气,则不然。盖有是病,服是药也。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尤海燕老师主讲,国讯医药网络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作而成。 整个课程包括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上篇主要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共四章;后篇主要讲述各种饮食的临床应用,分为十二章。
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 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 饮中结,呕逆恶心,并宜服之。(出《易简方》)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紫苏叶(二两) 浓朴(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丸子,最为切当。妇人 恶阻,尤宜服之。一名浓朴半夏汤,一名大七气汤。《局方》有七气汤,用半夏五两,人参 、官桂、甘草各一两,生姜煎服,大治七气,并心腹绞痛。然药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顺气 。一方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气不升降,腹胁胀满,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红六两,甘草一 两,煎服,尤妙。好事者谓其耗气,则不然。盖有是病,服是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