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余质愚鲁.明知学医非有记性悟性.断不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无如嗜医之心已历三十余年.未尝或倦.因之博采古今各大家所着方药.删繁就简.注于每药之下.某药某味某性.入某经专治某病.与某药同用治某病.并将治某病.宜生用熟用.炙用炒用.研用独用.以及某药与某药.相佐相恶.相畏相反.相须相杀.逐一注明.不加臆说.现值医局从公之暇.次第录成.置之案头.以便查阅.聊资记性悟性之不足.若云借此已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则吾岂敢.
光绪十二年六月既望当湖陈其瑞蕙亭识
是编之辑.亦犹杨氏之钩元约.刘氏之本草述.而剃其繁芜.但初不知有钩元之刻.迨辑成后.始得而读之.不意拙辑竟如复剃钩元繁芜者.抑亦奇矣.目次因水火土部.未能与草木等部一律.故附卷尾.药品比备要略增.较从新稍减.主治悉遵经旨.体裁无异钩元.以药为经.以方为纬.撮其大要.亦可举一反三.若欲必究其全.则自有诸家书在.(蕙亭又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