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食治烦热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心烦者。由阴阳更虚。阴气偏少。阳气暴胜故也。亦有风热相搏。风毒攻心。烦躁昏愦。

    治烦热去渴。补中。养神益气。除百疾。令人心神悦畅。藕实羹方。

    藕实(三两新嫩者)甜瓜皮(四两切)菜(四两切)上以豉汁中。相和作羹。调和食之。

    治心下烦热。止渴。鸡子羹方。

    鸡子(三枚)叶(一斤切)淡竹笋(四两去皮切)上以豉汁中煮作羹。临熟。破鸡子投入羹中食之。

    治壅毒攻心。烦热恍惚。黑豆羹方。

    黑豆(三合)淡竹叶(五十片)枸杞茎叶(五两切)上以水二大盏。煮二味。取一大盏。去滓。下枸杞叶。煮熟。入五味。作羹。放温食之。

    治气壅烦热或渴。藿叶羹方。

    藿叶(一斤切)葱白(一握切)上以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

    治膈上烦热多渴。导利九窍。滑石粥方。

    滑石(二两碎)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盏。煎滑石至二盏。去滓。下米煮粥。温温食之。

    治心下烦热多渴。恍惚。寒水石粥方。

    寒水石(二两捣碎)粳米(二合)牛蒡根(四两切)上二味。以水四大盏。煎至二盏半。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治心膈虚躁。口干烦渴。不多饮食。小便赤涩。生地黄粥方。

    生地黄汁(一合)生姜汁(半合)蜜(一合)粳米(二合)淡竹沥(二合)上件药。先将米煮粥。临熟。下地黄姜汁煮令熟。次下蜜并竹沥。搅转。食后良久。或临卧

    治胸中烦热。或渴心躁。葛粉粥方。

    葛粉(四两)粟米(半斤)上以水浸粟米经宿。来日漉出。与葛粉同拌令匀。煮粥食之。

    治风壅。心膈烦热。口舌干渴。木通散方。

    木通(三两锉)生地黄(五两切)粳米(三合)上以水三大盏。煎取二盏。去滓。入米煮粥食之。

    治心胸结气。烦热。或渴。狂言惊悸。茯神粥方。

    茯神(一两)羚羊角(半两)粳米(三合)上二味。捣罗为末。与米同煮为粥。食之。

    治心中烦热。狂言目眩。宜吃藕羹方。

    藕(半斤去皮薄切)薄荷(一握)菜(半斤)豉(二合)上以水浓煎。豉汁中作羹。入五味。饱食之。饥即再作食之。

    治心脏烦热。止渴除口干。散积血。极效方。

    藕(半斤去皮绞取汁)上以蜜一合相和。服之。

    治烦热少睡多渴。小麦饭方。

    上用小麦作饭。水淘食之。

    通利肠胃。除胸中烦热。解酒毒。菘菜羹方。

    菘菜(二斤)上煮作羹。淡食之。作齑食之亦好。

    治心脏烦热。躁渴不得睡卧。酸枣仁粥方。

    酸枣仁(一两捣为末)粳米(二合)上煮米作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半两。搅匀食之。

    治胸中伏热。心烦躁闷。口干气逆。宜吃玉屑饭方。

    粱米饭(一盏)绿豆粉(四两锉)上将饭散于粉内。拌令匀。入汤内煮令熟。用豉汁和食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贺龙骧
  • 作者:
    吴道源
  • 《女科宝鉴》是以中医方法论述女性生殖器相关疾病的探索性新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七十多种常见女性生殖器相关病证,其中包括女科杂病、性病、月经病和中医药避孕、中医药抗早孕等。各病证以病机要点为中枢,展开对理、证、法、方、药的论述,同时,引进中医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临床指导性和收藏价值。

    纵览全书,具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全书共约25万字。

    读者对象: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及广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
  • 作者:
    凌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立斋
  • 作者:
    雪岩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