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治小儿大便不通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小儿大便不通者。由腑脏有热。乘于大肠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凡水谷之精华。化为血故燥

    治小儿脏腑壅热。心神烦躁。大便不通。大黄散方。

    川大黄(一两锉微炒)犀角屑(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一分)赤芍药(一分)红雪(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去滓。三四岁温服一合。量儿大

    治小儿大便不通。腹胁妨闷。芎黄散方。

    芎(半两)川大黄(三分锉微炒)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温水半盏。调服。量儿大小。以意分减。以利为度。

    又方。

    陈橘皮(一分汤浸去瓤焙黄)牵牛子(半两微炒)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微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煎葱白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日三两服。以效为

    治小儿大便不通。心神烦热。卧忽多惊。腹胁妨闷。丹砂丸方。

    丹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续随子(三分)腻粉(一钱)上件药。都细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以温水下二丸。量儿大小。

    以意

    治小儿大便不通。心腹疼闷。卧即烦喘。通中丸方。

    川大黄(一两锉微炒)巴豆霜(二分)皂荚(一两不者去皮子烧令焦黑)上件药。大黄皂荚捣罗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四五岁儿。以温水

    治小儿脏腑壅滞。腹胁妨闷。大便不通。犀角丸方。

    犀角屑(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川大黄(一两锉微炒)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巴豆丹砂。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以温水下三丸

    治小儿大便不通。心腹壅闷。大黄丸方。

    川大黄(一两锉微炒)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栀子仁(三分)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微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熟水下五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大便不通。脐腹妨闷。宜用桃叶汤方。

    桃叶(一握)木通(二两)灯心(五大束)川朴硝(一两)葱豆(七茎)上件药。细锉。用醋浆水三大碗。煎十余沸。去滓。倾向盆中。稍温。便坐儿在盆内。

    将滓

    治小儿大便不通。连腰满闷。气急困重。宜用走马箭方。

    羊胆(一枚)蜜(一合)盐花(半两)上件药。同煎如饧。捻如箸粗。可长一寸。纳下部中。须臾即通。

    治小儿大便不通。心中烦热。牛黄丸方。

    牛黄(一分细研)川大黄(三分锉微炒捣罗为末)上件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以利为度。量儿大小。

    治小儿大便五六日不通。心腹烦满。宜用此方。

    上取青颗盐末。于脐中。以手摩。良久即通。大人用之亦得。

    治小儿卒大便不通。蜂房散方。

    蜂房(一枚炙令微焦)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