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夫产后烦渴者。由产时水血俱下。腑脏干燥。津液不足。因虚则生热。故令烦渴也。
治产后烦渴壮热。不思饮食。宜服生干地黄散方。
生干地黄(一两)赤茯苓(一两)麦门冬(三分去心)葛根(半两锉)石膏(一两细研)甘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产后烦渴。体热食少。栝蒌根散方。
栝蒌根(一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人参(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去心)生干地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二(三)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产后体虚烦渴。吃食减少。乏力。宜服黄散方。
黄(一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生干地黄(一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人参(三分去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竹叶二七片。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产后烦渴不止。红蓝花散方。
红蓝花(一两)忽麻子(一两)栝蒌根(一两)生干地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菰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二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产后烦渴。体热头痛。食少。人参散方。
人参(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去心)石膏(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产后烦渴不止。莲子房散方。
莲子房(二两秋前者)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人参(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三分去心)芦根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产后血虚烦渴。口干心躁。益母草散方。
益母草(一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芩(半两锉)葛根(半两锉)生干地黄(半两)甘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产后。心胸烦渴不解。羚羊角饮子方。
羚羊角屑(一分)竹叶(三七片)小麦(半合)麦门冬(半两去心)枣(五枚)生姜(一分)上件药。细锉和匀。分为二(五)服。每服。以水一中盏。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生藕汁(三合)生地黄汁(半升)童子小便(五合)白蜜(二合)上相和。煎三五沸。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治产后在蓐内。烦渴狂语方。
苏枋木(一两锉)上以水二大盏。
煎至一盏。去滓。放温。渐渐服尽。其渴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