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查古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夫妊娠人。忽然心腹刺痛。闷绝欲死者。谓之中恶。言恶邪之气。中胎伤于人也。所以然者亦
治妊娠中恶。腹痛心闷。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两)川升麻(三分)木香(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妊娠中恶。心腹痛。当归散方。
当归(三分锉微炒)芎(三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鸡舌香(三分)吴茱萸(半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
又方。
生干地黄(一两)木香(三分)枳壳(三分麸炒令黄去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
又方。
高良姜(一两)蓬莪术(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
又方。
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
又方。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当归(一两锉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醋汤调下一钱。
又方。
上以桔梗一两。细锉。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