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治热疮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诸阳气在表。阳气盛则表热。因运动劳役。腠理则虚而开。为风邪所客。风热相搏。

    留于

    治遍身热毒疮。及皮肤瘙痒。烦躁。白藓皮散方。

    白藓皮(半两)子芩(半两)川升麻(半两)玄参(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桔梗(半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头)前胡(半两去芦头)百合(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薄荷汤调下二钱。

    治热毒攻皮肤。生疮疼痛。犀角散方。

    犀角屑木香川升麻吴蓝玄参子芩羚羊角屑防风(去芦头)白蒺藜(微炒去刺)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两)麝香(一钱细研入)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煎竹叶汤调下二钱。

    治热毒疮。瘙痒。心神壅躁。白蒺藜散方。

    白蒺藜(一两微炒去刺)白藓皮(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子芩(一两)玄参(一两)赤芍药(一两)栀子仁(一两)桔梗(一两去芦头)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煎薄荷汤调下二钱。

    治热毒赤疮子。心神烦热方。

    栀子仁(二两炙酥拌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温水调下二钱。

    治一切热毒疮。宜涂紫金散方。

    紫草(半两)赤小豆(一合)黄芩(半两)漏芦(半两)车前子(草)(半两)黄柏(半两锉)糯米(一合炒令焦)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生油调令稀稠得所。日三涂之。以瘥为度。

    治热毒疮水银膏方。

    水银(二两并胡粉入少水研令星尽)胡粉(二两)松脂(二两)猪脂(半斤炼了者)上件药。先以猪脂煎松脂令消。次下水银胡粉。搅令匀。瓷器中盛。旋取涂疮。日再用之。

    治热毒风疮肿痛。宜涂腻粉膏方。

    腻粉(一两)胡粉(一两细研)松脂(半两)猪脂(六两炼了者)黄连(一两去须捣末)甘草(一两生捣末)上件药。先以猪脂煎松脂。化后去滓。下四味搅令匀。倾于瓷盒中。每日三四度用涂之

    治热毒疮肿痛。宜涂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三合)糯米(三合)松脂(半两)黄柏(半两微炙锉)白矾灰(半两)莴苣子(三合)黄丹(半两微炒)密陀僧(半两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生油调。日三两上涂之。

    治热毒疮多汁。大黄散方。

    川大黄(生用)白蔹赤芍药黄连(去须)槐白皮(锉)龙骨(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敷疮上。三度良。

    治热毒恶疮。臭烂久不生肌。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雄黄雌黄定粉(以上各半两)腻粉(三钱)上件药。都研为末。先用柳枝一握。生甘草一两。捶碎。以浆水二升。煎六七沸。去滓稍热淋洗疮后。以药敷之。

    治身体生热毒疮。似火烧烂赤。宜用此方。

    胡粉(一两)黄连(一两去须)腻粉(一钱)上件药。捣罗为末。用掺疮上。日四五度用之。

    又方。

    密陀僧(一两细研)胡粉(一两细研)黄连(二两去须捣罗为末)上件药。都研令匀。先以温水洗去疮痂。拭干。日三四度敷之。

    治热毒恶疮。淋洗野狼牙汤方。

    野狼牙(五两)赤芍药(五两)白芷(五两)黄柏(五两)丹参(五两)川大黄(三两生用)上件药。细锉。分为六贴。每度一贴。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去滓。看冷暖洗之。日三度用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