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痰热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痞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翕然而热。故云痰热也。
治上焦壅滞。痰热心烦。不欲食。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去心)川升麻(三分)黄(三分锉)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甘草(半两生)桑根白皮(三分锉)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治痰热。胸膈壅滞。口干烦渴。不思饮食。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枇杷叶(三分拭去毛炙微黄)石膏(一两)川升麻(三分)子芩(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赤茯苓(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二七片。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治心肺壅热。胸膈烦闷。痰逆。不能下食。茅根散方。
茅根(二两锉)子芩(一两)枇杷叶(三分拭去毛炙微黄)赤茯苓(一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鸡苏(一两)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竹叶二七(十)片。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治心胸痰热。头目旋痛。饮食不下。旋复花散方。
旋复花(半两)石膏(二两细研入)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治上焦痰热。头旋目运。心神烦躁。不下饮食。宜服此方。
犀角屑(三分)苦参(一两捣)旋复花(半两)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麦门冬(一两去心)甘草(一分炙微赤锉)前胡(一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良久温服。
治痰热。心膈烦满。头痛目旋晕。不纳饮食。枳壳丸方。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石膏(一两研水飞)牛蒡子(半两微炒)前胡(一两去芦头)防风(半大黄(三分锉碎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良久。煎竹叶汤下三十丸。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夫痰热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痞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翕然而热。故云痰热也。
治上焦壅滞。痰热心烦。不欲食。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去心)川升麻(三分)黄(三分锉)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甘草(半两生)桑根白皮(三分锉)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治痰热。胸膈壅滞。口干烦渴。不思饮食。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枇杷叶(三分拭去毛炙微黄)石膏(一两)川升麻(三分)子芩(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赤茯苓(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二七片。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治心肺壅热。胸膈烦闷。痰逆。不能下食。茅根散方。
茅根(二两锉)子芩(一两)枇杷叶(三分拭去毛炙微黄)赤茯苓(一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鸡苏(一两)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竹叶二七(十)片。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治心胸痰热。头目旋痛。饮食不下。旋复花散方。
旋复花(半两)石膏(二两细研入)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治上焦痰热。头旋目运。心神烦躁。不下饮食。宜服此方。
犀角屑(三分)苦参(一两捣)旋复花(半两)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麦门冬(一两去心)甘草(一分炙微赤锉)前胡(一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良久温服。
治痰热。心膈烦满。头痛目旋晕。不纳饮食。枳壳丸方。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石膏(一两研水飞)牛蒡子(半两微炒)前胡(一两去芦头)防风(半大黄(三分锉碎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良久。煎竹叶汤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