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寒疝者。由阴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饮食。
手
治寒疝。腰腹痛。胸中冷气上抢。心胁支满。不得卧。面目痛。风寒。悸悼多惊
。不能食。
吴茱萸〔二(三)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细辛(一两)紫菀(一两两去芦头)赤茯苓(一两木香(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治寒疝。腹中痛。手足逆冷。身体疼痛。针灸诸药所不能住者。宜服乌头散方。
川乌头(大者十枚炮裂去皮脐)桂枝(二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次入蜜半合。
更煎
治寒疝。亦名阴疝。亦治飞尸。走马散方。
巴豆(二枚去皮脐)杏仁(二枚去皮)上件药。以绵裹。轻捶令碎。用热酒一大盏。浸良久服之。须臾即瘥。如未瘥。即更服。
有
治寒疝腹痛。饮食不下。喉中噎塞。宜服此方。立效。
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上件药。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纳牛蒡子末一两。又煎一盏三分。去滓。分温三服
治寒疝来去。每发。腹中痛方。
吴茱萸〔二(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生姜(半两切)豉(半两)上件药。以酒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温三(二)服
又方。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桂心(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方。
丹参(半两锉)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热酒调下二钱。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夫寒疝者。由阴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饮食。
手
治寒疝。腰腹痛。胸中冷气上抢。心胁支满。不得卧。面目痛。风寒。悸悼多惊
。不能食。
吴茱萸〔二(三)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细辛(一两)紫菀(一两两去芦头)赤茯苓(一两木香(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
治寒疝。腹中痛。手足逆冷。身体疼痛。针灸诸药所不能住者。宜服乌头散方。
川乌头(大者十枚炮裂去皮脐)桂枝(二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次入蜜半合。
更煎
治寒疝。亦名阴疝。亦治飞尸。走马散方。
巴豆(二枚去皮脐)杏仁(二枚去皮)上件药。以绵裹。轻捶令碎。用热酒一大盏。浸良久服之。须臾即瘥。如未瘥。即更服。
有
治寒疝腹痛。饮食不下。喉中噎塞。宜服此方。立效。
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上件药。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纳牛蒡子末一两。又煎一盏三分。去滓。分温三服
治寒疝来去。每发。腹中痛方。
吴茱萸〔二(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生姜(半两切)豉(半两)上件药。以酒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温三(二)服
又方。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桂心(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方。
丹参(半两锉)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热酒调下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