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治咳嗽面目浮肿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肺主于气。候于皮毛。而气之行。循环脏腑。流注经络。若肺气虚弱。风邪所乘。则肌肤

    治咳嗽。面目浮肿。不得安卧。涕唾稠粘。宜服甜葶苈散方。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木通(半两锉)旋复花(半两)紫菀(半两去苗土)大腹皮(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

    治咳嗽。面目浮肿。或四肢肿。气促不得眠卧。宜服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两锉)柴胡(一两去苗)大腹皮(三分锉)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杏仁橘皮(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

    治咳嗽喘急。坐卧不得。面目浮肿。宜服泽漆散方。

    泽漆(半两)桑根白皮(一两锉)赤茯苓(一两半)木通(一两锉)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

    治咳嗽。肺气不顺。面目浮肿。宜服牵牛子散方。

    牵牛子(半两微炒)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二)枚。煎至六分。

    去滓。

    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喘息促急。宜服鸡舌香散方。

    鸡舌香(半两)汉防己(三分)木香(三分)泽泻(一两)紫苏茎叶(一两)桑根白皮(二榔(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二(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肺脏气壅。闭隔不通。致令面目浮肿。咳嗽喘急。坐卧不安。宜服汉防己散方。

    汉防己(三分)桑根白皮(一两锉)木通(一两锉)赤茯苓(一两)泽漆(半两)百合(一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

    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小便不通。喘息促急。欲成水病。宜服海蛤散方。

    海蛤(一两细研)泽漆叶(一两)汉防己(一两)桑根白皮(一两锉)百合(一两)赤茯苓纸炒令紫色)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

    治咳嗽不瘥。面目浮肿。宜服汉防己散方。

    汉防己(一两)苦葫芦子(半两微炒)泽泻(三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甜葶苈(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喘促。眠卧不安。小便赤涩。宜服甜葶苈丸方。

    甜葶苈(二两隔纸炒令紫色)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汉防己(一两)贝母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煎桑根白皮汤。下三十丸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