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治须发秃落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足少阳胆之经也。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

    谓润

    治血气虚惫。须发秃落不生。纵生。色黄不黑。宜服此南烛草煎丸方。

    南烛草酸石榴叶旱莲子苗(各五斤)上以上三味。于端午日纳。收于瓷瓶子中。泥封令密。安日中。至六月中旬取出。皆如黑饧地骨皮(四两)熟干地黄(四两)诃黎勒皮(二两)秦椒(二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上件药。捣罗为末。入上件膏中。用缓火煎。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温酒下三

    治须发秃落不生。补益牛膝丸方。

    牛膝(一斤去苗)生干地黄(一斤)枳壳(半斤去瓤)菟丝子(半斤)地骨皮(半斤)上件药。并生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生姜汤下三十丸。渐加至

    治血虚头风。须发秃落不生。蔓荆子膏方。

    蔓荆子(三两)桑寄生〔五(三)两〕桑根白皮(二两)白芷(二两)韭根(二两)鹿角屑(乌麻油(三斤)上件药。细锉。绵裹。纳脂及油枣根汁中。浸一宿。以慢火煎。数数搅。候白芷色焦黄。

    治须发秃落方。

    附子(二两去皮脐生用)荆实(二两)柏叶(三两)乌鸡粪(三合)松叶(三两)上件药相和。于新瓷瓶中盛。阴干。百日出之。捣罗为末。以马脂和如膏。涂之。经十日

    治须发秃落。头眩。及头面风。宜用茹膏方。

    茹莽草半夏(生用)桂心附子(去皮脐生用)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细辛干姜(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猪脂二十两。合煎。令稠成膏。夜沐头令净。以药摩于秃上。令须发

    治须发秃落令重生。并黑润。莲子草膏方。

    莲子草汁(一斤)熊白脂(一合)猪膏(一合)生麻油(一合)柏树皮(切三合)韭根(上件药。相和。于铜器中煎之。三上三下。膏成。去滓。瓷盒中收。每夜用涂。其须发即生

    治须发秃落不生。令长方。

    蔓荆子(二两)附子(二两去皮脐生用)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酒五升令和。于瓷器中密封。二十日药成。用时。先以乌鸡脂涂之。后取药汁梳须发。十日后良。

    又方。

    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一合)羊子肝汁(一合)上件药。相和令匀。夜卧涂之。十日便生。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