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治风热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风热者。由人肌体虚弱。则腠理开疏。风邪之气。先中于皮毛。次入于手太阴之经。

    手太肺烦

    治风热头痛。肢节烦疼。项背拘急。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独活(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黄芩(一两)黄〔一(二)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风热攻于肝心。语涩烦躁。或四肢拘急。宜服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三两去心焙)茯神〔一(二)两〕甘草(二两半炙微赤锉)木通(二两半锉)犀角人参(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荆沥半合。煎一两沸。

    治风热。恍惚烦燥。及筋脉拘急。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黄芩(一两)葳蕤(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羚羊角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二茎。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

    治风热。心肺壅滞。时多烦闷。宜服丹砂散方。

    朱砂(三分细研水飞过)犀角屑(半两)天竹黄(半两)秦艽(半两去苗)白藓皮(半两)入)川升麻(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一钱。

    治风热。心神烦闷。卧即多惊。口舌干燥。头目不利。宜服牛黄散方。

    牛黄(一分细研)犀角屑(三分)栀子仁(三分)川升麻(三分)龙齿(半两细研)茯神(草(一分炙微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不计时候。以竹叶汤调下一钱。

    治风热。心神壅闷。头目不利。口舌干燥。皮肤枯槁。宜服真珠丸方。

    真珠(半两细研)牛黄(一分)朱砂(半两细研)金箔(三十片)铁粉(半两)天竹黄(半〔三(一)两锉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

    治风热。语涩心躁。舌根急。四肢痛。腰背闷。气壅不通。宜服犀角丸方。

    犀角屑(一两)槟榔(一两)人参(一两半去芦头)防风(一两半去芦头)羚羊角屑(一两)牙硝(一两半)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三十丸。

    治风热。发即头痛烦闷。不能食饮。睡卧不安。心神恍惚。宜服人参丸方。

    人参(一两半去芦头)铁粉(一两半)甘草(一两半炙微赤锉)黄连(一两去须)石膏(二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二十丸。

    忌猪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