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攻咽喉诸方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夫时气热毒在脏。阴阳隔绝。邪热客于足少阴之络。毒瓦斯上熏。攻于咽喉。故令肿痛或生疮也。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疼痛。宜服射干散方。

    射干川升麻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锉)犀角屑(以上各三分)马兰根(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不利。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两去芦头)天门冬(半两去心)川升麻(一两)赤茯苓(三分)桔梗(半两去芦头仁(三分汤浸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毒攻咽喉疼痛。妨闷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桂心射干甘草(炙微赤锉)麦门冬(去心)黄药(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热毒攻咽喉。肿塞不通。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木通射干赤芍药羚羊角屑马兰根甘草(炙微赤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噎塞肿痛。宜服玄参散方。

    玄参射干川升麻百合前胡(去芦头)白蒺藜(微炒去刺)犀角屑枳壳(麸炒微黄通(锉)麦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噎塞。不能下食。宜服此方。

    射干川升麻人参(去芦头)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夏〔汤浸(洗)七遍去滑〕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热毒攻咽喉。宜服含化太阴玄精丸方。

    太阴玄精(细研)川升麻玄参射干寒水石(细研)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马牙硝(一两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疼痛。闭塞。宜服含化升麻丸方。

    川升麻玄参射干百合马兰根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分)马牙硝(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牛蒡根捣汁。和丸。如樱桃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时气毒瓦斯攻咽喉。闭塞不通方。

    生乌扇(半斤切)猪脂(半斤)上二味相和。煎五七沸。绞去滓。候冷。当取如枣大含咽之。

    治时气热毒攻咽喉肿痛方。

    上以商陆根切捣令烂。炒热。用手帕子。裹熨咽喉肿处。冷即复换。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高鼓峰
  •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作者:
    吴谦
  • 作者:
    日本、丹波康赖
  • 作者:
    叶桂述 吴金寿校
  • 作者:
    王泰林
  • 作者:
    王清源
  • 作者:
    吴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