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伤寒三日。少阳受病。口苦干燥目眩。宜柴胡汤。
少阳病。胁下坚满。干呕不能饮食。往来寒热。若未吐下。其脉沉紧。可与柴胡汤。
少阳病若已吐下。发汗谵语。服柴胡汤。若不解。此欲为狂病。随其证而治之。
少阳中风。两耳生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宜柴胡汤。
伤寒病脉弦细。头痛而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即愈。不和即烦而悸。宜柴胡汤。
伤寒三日无大热。其人烦躁。此为阳去入阴故也。宜茯苓汤。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伤寒三日。少阳受病。口苦干燥目眩。宜柴胡汤。
少阳病。胁下坚满。干呕不能饮食。往来寒热。若未吐下。其脉沉紧。可与柴胡汤。
少阳病若已吐下。发汗谵语。服柴胡汤。若不解。此欲为狂病。随其证而治之。
少阳中风。两耳生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宜柴胡汤。
伤寒病脉弦细。头痛而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即愈。不和即烦而悸。宜柴胡汤。
伤寒三日无大热。其人烦躁。此为阳去入阴故也。宜茯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