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轻身耐老。疗金疮、生肌肉∶生捣薤白,以火封之。更以火就炙,令热气彻疮中,干则易之。〔证〕
(二)疗诸疮中风水肿,生捣,热涂上,或煮之。〔嘉〕
(三)白色者最好。虽有辛气,不荤人五脏。〔嘉·证〕
(四)又,发热病,不宜多食。三月勿食生者。〔证〕
(五)又,治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可作羹。〔证〕
(六)(心腹胀满)∶可作宿菹,空腹食之。〔心〕
(七)又,治女人赤白带下。〔证〕
(八)学道人长服之,可通神灵,甚安魂魄,益气,续筋力。〔心·嘉·证〕
(九)骨 在咽不去者,食之即下。〔证〕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一)轻身耐老。疗金疮、生肌肉∶生捣薤白,以火封之。更以火就炙,令热气彻疮中,干则易之。〔证〕
(二)疗诸疮中风水肿,生捣,热涂上,或煮之。〔嘉〕
(三)白色者最好。虽有辛气,不荤人五脏。〔嘉·证〕
(四)又,发热病,不宜多食。三月勿食生者。〔证〕
(五)又,治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可作羹。〔证〕
(六)(心腹胀满)∶可作宿菹,空腹食之。〔心〕
(七)又,治女人赤白带下。〔证〕
(八)学道人长服之,可通神灵,甚安魂魄,益气,续筋力。〔心·嘉·证〕
(九)骨 在咽不去者,食之即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