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川当归(半两洗净别杵) 铅粉(半两洛粉最上) 硼砂(二钱)
上同研匀细,每服二钱,浓煎苏枋汁调下。若损在腰以上,即先吃淡面半碗,然后服药。
若在腰以下,即先服药,后方吃面。仍不住呷苏枋汁,更以糯米为粥,入药末三钱拌和,摊在纸上或绢上,封裹损处。如骨碎,则更须用竹木夹定,外以纸或衣物包之。有长安石使君,一日谒尹,至 中,忽有人呼其姓名,石顾之稠人中不及识。明日过市,复闻其呼,顾其人近在马后,问何以见呼。其人曰∶“我无求于人,以尔有难,特来救耳,昨日何以不应。
石辞谢之,欲下马与语,其人止之曰∶“市中非下马之所,”褫衣领中出一书,授之曰∶难即用之。”稠人中遂引去,石归视之,乃此方也。石到京师,趋朝,立马右掖门外,马所踢,折足堕地,又为马踏,手臂折,舁至家,屡气绝,急合此药服,且裹,半夜痛后手足皆完复。石有子为朝官知名,关中人往往闻此事,熙宁中,府界教保甲时。四刘君提举,每有堕马或击刺所伤,皆与药,用之即瘥,好事者欲其方,赂主方者窃得两物,而无当归,汤使悉同后,予见两浙提点刑狱使者云,亲得其方于石君,恐保甲隐其一味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川当归(半两洗净别杵) 铅粉(半两洛粉最上) 硼砂(二钱)
上同研匀细,每服二钱,浓煎苏枋汁调下。若损在腰以上,即先吃淡面半碗,然后服药。
若在腰以下,即先服药,后方吃面。仍不住呷苏枋汁,更以糯米为粥,入药末三钱拌和,摊在纸上或绢上,封裹损处。如骨碎,则更须用竹木夹定,外以纸或衣物包之。有长安石使君,一日谒尹,至 中,忽有人呼其姓名,石顾之稠人中不及识。明日过市,复闻其呼,顾其人近在马后,问何以见呼。其人曰∶“我无求于人,以尔有难,特来救耳,昨日何以不应。
石辞谢之,欲下马与语,其人止之曰∶“市中非下马之所,”褫衣领中出一书,授之曰∶难即用之。”稠人中遂引去,石归视之,乃此方也。石到京师,趋朝,立马右掖门外,马所踢,折足堕地,又为马踏,手臂折,舁至家,屡气绝,急合此药服,且裹,半夜痛后手足皆完复。石有子为朝官知名,关中人往往闻此事,熙宁中,府界教保甲时。四刘君提举,每有堕马或击刺所伤,皆与药,用之即瘥,好事者欲其方,赂主方者窃得两物,而无当归,汤使悉同后,予见两浙提点刑狱使者云,亲得其方于石君,恐保甲隐其一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