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崔峄
崔峒
崔巨伦
崔师贯
崔希范
崔希逸
崔幢
崔庆昌
崔应贤
崔应阶
崔建
崔怀宝
崔性学
崔恭
崔惠童
崔成甫
崔护
崔放之
崔敏童
崔敦礼
崔敦诗
崔斌
崔日用
崔日知
崔旭
崔旸
崔晨
崔暨
崔曙
崔木
精选古诗
秋江晚渡
牧牛图
采菱曲
采菱曲
采菱曲
采菱曲
题翎毛小景
春深即景
古诗名句
谁解相思情更苦,思君泪比别君多
檐树多佳阴,覆我庭前路
每出幽寻杖短藜,无穷胜事惬幽期
所期乘兴客,孤棹几时通
柳青春雨润,山白晓云迟
幽意居偏得,闲身懒更宜
但许横飞斝,休论倒着巾
三市非烟五剧尘,九微焰接百枝新
查古诗
搜索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作者:
司马承祯
朝代:
唐
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
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
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
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
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
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
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
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
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
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
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
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
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
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
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
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
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
性能无著物,邪障那边生。
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
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
一真度一切,如楫济横流。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
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
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
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
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
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
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
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
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
诗句欣赏
MORE+
谁解相思情更苦,思君泪比别君多
出处:
代赛玉寄沈太玄
作者:
黄姬水
朝代:
明
檐树多佳阴,覆我庭前路
出处:
黄鸟日来啼
作者:
胡宗仁
朝代:
明
每出幽寻杖短藜,无穷胜事惬幽期
出处:
郊行
作者:
胡宗仁
朝代:
明
所期乘兴客,孤棹几时通
出处:
秋日卧病溪上怀饶士骏
作者:
张正蒙
朝代:
明
柳青春雨润,山白晓云迟
出处:
溪上
作者:
张正蒙
朝代:
明
幽意居偏得,闲身懒更宜
出处:
溪上
作者:
张正蒙
朝代:
明
但许横飞斝,休论倒着巾
出处:
和周吉甫春日移居二首
作者:
朱之蕃
朝代:
明
三市非烟五剧尘,九微焰接百枝新
出处:
金陵元夕曲四首
作者:
王嗣经
朝代:
明
园林春闰月,花鸟昼晴时
出处:
郊游
作者:
王嗣经
朝代:
明
方委蜕以顺变,宁鼓簧以媚俗;顾卵翼之溢恩,宰何心而亭毒
出处:
秋吟八章(录二)
作者:
王嗣经
朝代:
明
耀瑶台之环佩,烂绮席之履綦
出处:
凉月
作者:
钦叔阳
朝代:
明
从游指点南高胜,蹑屩攀萝兴不赊
出处:
游南高峰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离筵欲向清洋尽,依旧三弇醉梦中
出处:
将赴留尹出门作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轻榕小舫受凉飔,正及东山行乐时
出处:
过大宗伯徐公留饮山池出所欢明童佐酒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王公命代豪,长策制妖祲
出处:
送陆山人明谟之上都谒王中丞
作者:
俞允文
朝代:
明
过彼双阙间,冠盖相游遨
出处:
送叶伯寅游南都
作者:
俞允文
朝代:
明
天下尝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
出处:
宝剑篇
作者:
俞允文
朝代:
明
嗟哉神物会遇亦有以,至今升腾变化为飞龙
出处:
宝剑篇
作者:
俞允文
朝代:
明
我来兰若多年所,自笑鸠留困于此
出处:
赠性公
作者:
俞允文
朝代:
明
吾师五指能四分,僧跋时时还入耳
出处:
赠性公
作者:
俞允文
朝代:
明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
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
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
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
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
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
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
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
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
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
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
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
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
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
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
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
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
性能无著物,邪障那边生。
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
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
一真度一切,如楫济横流。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
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
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
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
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
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
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
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
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