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夷
mán yí
  • 拼 音:mán yí
  • 注 音:ㄇㄢˊ ㄧˊ
  • 繁体字:
提交资料
  • 基本解释

    ◎ 蛮夷 mányí
    [the marns-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来蛮夷间。——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为降虏于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 近义词

    夷狄、戎狄

  • 详细解释

    亦作“ 蛮彝 ”。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总论》:“ 蜀 地僻陋有蛮彝风。” 欧榘甲 《新广东》五:“况南方自古以为蛮夷,然其地温暖,万物繁生,觅食甚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