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jīng dū
  • 拼 音:jīng dū
  • 注 音:ㄐㄧㄥ ㄉㄨ
  • 繁体字:
提交资料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指国都。
    [构成]
    偏正式:京(都
    [例句]
    京都旧事。(作定语)

  • 近义词

    都门、京城、京师、毂下、都城、首都、国都、宇下

  • 英文翻译

    1.(京城)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 详细解释

    ◎ 京都 jīngdū
    (1)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国都。京师
    有京都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始称于司马晋时,因景王(司马师)讳师,故称京师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称西京,在本州岛西南
    京师;国都。《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著絶世於皇极,显祸败及京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听其音,錚錚然有京都声。”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京都特设总税务司。”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 山东半岛 和 辽东半岛 遥遥对峙,形成 渤海 海峡,正是兵书上所说的咽喉地带,无怪乎都称这儿是京都的门户。”按, 魏 晋 时,因避 司马师 诔,京师均改称“京都”。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一:“边城若鸣鏑,羽檄飞京都。”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三国志一》:“‘ 黄初 元年,京都有事於太庙。’ 晋 史臣避 景帝 ( 司马师 )讳,称京师为京都。”